注意力缺失症(ADD)往往造成親子對立、家庭關係破裂,父母感到疑惑的是『孩子很聰明,只要多努力一點,成績一定會更好,但為什麼孩子總是散散的不願意多努力呢?』當父母使用高壓手段逼迫小孩,但總得不到效果時,就該懷疑小孩是不是患有注意力缺失症。
注意力缺失症主要是因為遺傳引起的生理缺陷,後天環境不良會加重症狀。根據醫學統計,大約有5%的兒童患有注意力缺失症(ADD),但在國內被診斷出來的比率則少得可憐。大部份的人對注意力缺失症比較不熟悉,對過動症(ADHD)則耳熟能詳。事實上,過動症只是注意力缺失症的一種,大部份的注意力缺失症患者並不過動。
如果觀察孩子有下列的情形,可能就是注意力缺失症患者。
1.大人說話,小孩常常無法控制一直插嘴。
2.看電視時,常常笑得非常誇張,別人看他的表情比電視還好玩。
3.常常看不清楚、聽不清楚,看一段文字會漏字或看錯字,例如6會看成9或9會看成6,p會看成q或q會看成p。
4.算數學時明明答案算出來了,可是抄到答案卷時常常抄錯。
5.很容易受到干擾,旁邊只要有人說話很容易分心。
6.身體平衡不良,走路或運動常常扭到腳。
7.急躁、缺乏耐心,坐不住。
8.考試時常看錯題目,容易緊張,腦袋一片空白,所以小考成績不錯,但大考常常失常。
9.考試成績忽高忽低,極不穩定。
10.丟三落四,抽屜、桌子及房間亂七八糟。
11.沒有時間觀念,總是在最後一刻才開始動手。
12.口無遮攔,常忍不住說出不禮貌的話。
13.等父母親去接小孩前,常忍不住狂打電話。
14.看書看幾頁就開始做白日夢。
15.衝動、缺乏自制力及精力旺盛。
16.怕熱、睡覺時常踢被子、手腳心流汗、便秘等症狀。
17.很有活力及創造力,但無法表現出來。
18.喜歡新鮮刺激有趣的事物。
19.對有興趣的事,可以比常人更堅持執著的鑽研
20.有家族相關病史。
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長期遭人誤解為懶散、不負責任、沒有紀律等。常常不自主高頻率的分心,上一秒還在說一件事,下一秒可以馬上飄到別的事情上,自己就是無法控制自己,心裏彷彿燒了一鍋熱水,不斷急著逼自己往前衝,因此造成眼、腦、手不協調,或是說“腦袋近視”,呈現腦袋看不清楚、聽不清楚、丟三落四,如果不改善,成年後可能轉變成躁鬱症。
有1/3的ADD的患者成年後會自然痊癒,但有2/3的人終身受此症困擾,除了正統的醫學專業治療,飲食控制也非常重要。根據英國食品標準局研究指出,五顏六色的零食,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幫兇。另外以中醫的角度研究,注意力缺失症常有中醫所謂”胃熱”的現象,而果糖冷飲、巧克力、炸雞、薯條、奶油及反式脂肪製品,容易加重”胃熱”的症狀。
日常飲食避免高鹽、高糖、高油等西化的食物,避免吃色素、防腐劑等含化學添加物的食物,儘量多食用低熱量天然食品,通常以鹼性的蔬果為宜,最好配合強鹼性的梅精以及適度的運動,就能避免兒童體質酸化或出現胃熱現象,緩解注意力缺失症症狀。
根據醫學研究,ADD極有可能是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缺乏所引起的,所以如果能調整腦內血清素恢復正常濃度,ADD的症狀就能大幅緩解。例如新一代藥物Lexapro就是調整血清素恢復正常濃度的新藥,可以幫助病患集中注意力。另外透過食物也可以補充L-色胺酸,幫助合成血清素合成。
富含L-色胺酸的食物包括深海魚、香蕉、菠菜、牛奶等。除了需補充幫助血清素合成的食物,創造優勢環境也非常重要。血清素的合成主要受腎上腺素及酸鹼體質兩大因素的影響。適度運動可以釋放壓力,降低腎上腺素的分泌,並促進血清素的分泌。平常多吃鹼性食物可以消除肌肉疲勞,有助於血清素的分泌,維持愉快的心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