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臟主要的功能是將血液裏的廢棄物,借由尿液排泄出去,因此尿液包含各種含氮廢棄物,和身體多餘的礦物質。
引發腎臟病變的原因,除了腎發炎及濫用藥物以外,許多都是因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併發腎臟病變,台灣慢性腎臟病,約有一百五十萬名患者,洗腎率是世界第一,因此台灣有洗腎島的污名。
要防制腎臟病除避免亂服藥,及飲食控制外,還必須防制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和痛風等慢性病,另有些止痛藥、抗生素或草藥、偏方長期不當使用,會在不知不覺中破壞腎臟,應避免吃來路不明的草藥、偏方,也不要擅服成藥。
慢性腎病早期沒有症狀,通常等到腎臟功能小於正常的30%以下,才開始有明顯的症狀,檢驗指數開始明顯上升,這時才會被診斷出來。如不積極治療,最後腎功能剩下不到5到10%,尿毒症這時開始出現,這時就必須開始洗腎。
洗腎病患中,因糖尿病所引起的併發症,佔了一半以上。台灣的高洗腎率主要是因糖尿病而來,因為高血糖可直接毒殺腎臟細胞,再加上糖尿病常伴隨的血管栓塞及高血壓,除了使血管變窄,導致供給腎臟的營養不足,高血壓本身也會造成腎臟直接的損傷,交互作用下,更加速腎臟衰竭。
腎臟有平衡血液pH值的功能,使得血液的pH值在7.35至7.45之間,相差不到0.1,如果小於7.35,立刻會引發酸中毒。因此,血液的pH值必須維持穩定。而所謂的酸性體質,並不代表血液呈酸性,而是尿液。正常人的尿液pH值是6.5,小於6.5可以視為酸性體質,反之,大於6.5可以視為鹼性體質。跟據統計,80%的人尿液pH值都小於6.5,也就是說酸性體質的人佔絕大多數,大部份的人都在亞健康狀態。
如果體質長期偏酸,腎臟必需長期將酸性物質排出體外,造成腎臟額外的負擔。
許多人都有痛風的經驗,痛風是指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處,引起強烈踵痛之症。尿酸主要由普林代謝分解而來,然後隨尿液排出去。血液尿酸標準值在男性為3.5-8.2 mg/dl,女性為3-7mg/dl。 如果尿酸生成過多,或是腎臟排泄出了問題,尿酸就會積在血中,導致痛風。
梅精可以改善血液的微循環系統,淨化血液,加速血液循環,使新陳代謝物更迅速排出體外,進一步減輕肝臟及腎臟的負膽。